吳寶春國中畢業,做出世界冠軍麵包。

  王永慶小學畢業,成為台灣經營之神;

 

  成績、學歷的確與未來的成就表現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但世上各行各業的成功者卻都有認真、專注、自律、反省、堅持等共同特質。打家裡的寶貝從小一入學,便開啟他長達三分之一人生的學齡生涯,但其實讀書除了成績高低,更是幫助孩子建立正向觀念的大好機會。

 

   鄭博文的老師們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努力圓滿孩子的人生。

 

未命名  

◎ 剛入小學,是建立學習觀念的黃金期

  我曾聽到一些事業有成,但學歷不盡理想,或小時候不大認真念書的人說:「念書有什麼用?成績一點也不重要,看我不是好好的。」我不贊成這種說法。

     入社會以後是完全不同性質的競賽,有更複雜的遊戲規則;人生的成就本來就還需要靠機遇與離開學校後的持續努力,成績、學歷的確與未來的成就表現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但我認為,就培養正向人生態度的目標來看,父母親還是應該鼓勵孩子努力追求成績表現。

     一個人的一生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念書,在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裡,成績是生活中經常要面對的學習成果檢驗報告,可以是大多數成就感的來源,我們當然要盡力避免它成為挫折的淵藪。 

  孩子上初中以後,我常常跟他們分享一種觀念:人的一輩子,念書是少數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事,不需要靠別人,運氣的成分也很低。

     人生大多數的事,包括人際關係、職場、婚姻等等,我們都會受限於環境條件,更受制於許多其他的人,這些因素都是我們無法操控的。因此,在念書的過程中,你完全可以驗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得到成就感,為什麼不把握機會好好努力呢?

 

 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

 

  當然,追求成績表現絕不是一味地要孩子當第一名,更不該只重視分數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錯誤放大成績的意義與重要性。

  我們自己也要認清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我鼓勵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現」。

  「跟自己競賽」的觀念必須從小灌輸,讓孩子了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而不是數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點,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應有的表現就是最棒的。 

  我教導孩子的觀念是:不能把不喜歡念書當作借口,但努力過後發現不善於讀書,是可以接受,也必須坦然面對的。 

  我希望這能延續為他們未來的做事態度,因為沒有一個成年人可以永遠只選自己愛做的事情做。 

 

 從課業中,學習處理問題與困難

 

  那該怎樣找出自己最佳表現的標準呢?求學的過程本來就會被劃分為很多階段,最粗略的分法當然是小學、初中、高中……每一個階段的開始,都是一次必須重新設定的時間點。 

  小學一年級是第一次,就像搬新家到新環境,我非常謹慎地牽著孩子的手走一趟認識路線,找出基準點,然後以這個基準來自我要求。

  不是拿成績來檢測我們的孩子需要多做幾本測驗卷,還是去哪裡補習,而是拿成績來觀察小孩的做事態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譬如數學老是不及格,我們要分辨究竟是不夠努力,還是努力之後依然沒有起色,有沒有找出補救的方法等等。把它當成一個失敗的經驗,一種不易克服的困難,然後想辦法去處理,這就是訓練。 

  我比較擔心孩子的不是他們成績好不好,而是有沒有養成自我要求的態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業,除了努力,也需放下得失心

 

  其實聰不聰明,每個孩子的長處和表現方式不一樣。有些小孩思路清晰,若再加上口齒伶俐,看起來就很聰明;有些小孩很會觀察思考,但不一定善於表達。 

  成績不好,我們做父母的難免失落,但要有心理準備,才不會因為父母的態度造成孩子的壓力。

  兒女上初中和高中的第一次段考,我已不再過問他們應付課業的方式,全部交給他們自己執行,不過我卻要提醒他們好好拼,看自己的位置在哪裡,因為這牽涉到未來三年對自己的認知和計劃的安排。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不在頂尖,只是證明自己不是少數的天才,而是像多數人一樣的「正常人」,不用怨嘆,也不必自暴自棄。

  持續好的學習態度,修正標準和應對方式就好了,因為確實學到自己下個階段的學業可能將來入社會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才是受教育的真正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博文國際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