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台灣長在台灣怎會沒有希望?對岸人民也沒有那麼可怕,世界各國,也不只有大陸這個市場。台灣有滋養創意的土壤,有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環境,台灣人的軟實力,很有競爭力。不會沒希望的,除非,先入為主的不想有希望。

 1412668224-160330248  

九月底,回台參加紀錄片活動,和現場接待嘉賓的兩位義工大學生小聊,對話中大學生一句「我們沒有希望了。」至今印象深刻,如果有機會,很想和這兩位同學多聊一會兒,為什麼如此悲觀?

  2009年毅然決然的離開穩定的工作,跑去接Case玩電影。玩電影期間,在上海工作的朋友提出工作邀約,當時怕Case結束了會失業,沒想太多就接受了上海的工作邀約,電影上映後的一個禮拜,拿著一卡皮箱,穿著T-shirt、牛仔褲、拖鞋飛到上海。到機場的路上才開始想像到上海後可能發生的事。腦袋裡閃過的,不是媒體告訴我們對岸人民公德心有多低落,就是對岸競爭超大,人民超認真、超拼、超努力。生活面、工作面,有無數恐嚇自己的畫面,在心中小劇場輪番上演。

  真這麼嚇人嗎?我感受到的真實面貌,並非只有媒體報導的部份事實。

  我相信「80/20法則」適用於絕大部份的社會,同樣可以套用在對岸就業環境上,只是,十三億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是兩億六千萬人,數量比台灣人口總數還多,又在上海、北京這樣高密度人口的一級城市,遇到人中龍鳳的機會比其他地方高一些,他們厲害嗎?狼性嗎?拼嗎?努力嗎?積極嗎?當然!生活在離開家門就是戰鬥的地方,對岸人民的狼性能不高於普遍小確幸意識的台灣人嗎?然而,胡適《差不多先生》文章中,得過且過的人也存在在其他百分之八十的人,他們也有惰性,他們也會只求安穩不出差錯就好,不求上進的大有人在,加上在「一胎化政策」之下被呵護長大,有恃無恐大不了回家啃老的人比比皆是。並不是要比下有餘的賣瓜自己,而是,是否該先踏出門去看看,再決定是否要被別人嚇唬?

  在對岸見識到人中龍鳳,就和在台灣認識了一位有才華、有膽識的人一樣,同樣的會對他們肅然起敬,會想向他們學習討教,會好奇他們如何變成人中龍鳳。共事的同事有人是學霸(超級會讀書),唸上海復旦大學,在公司四年,從實習生做起,一路到業務部總監,身上背了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廣告營收,底下帶三個業務team,那年他二十五歲,我嘖嘖稱奇,他怎麼做到的?無非是一家客戶一家客戶的拜訪,一個一個的說服,一個單一個單的累積,很熟悉的成功道路,不免除「積極、努力」的因素,討教於他,他帶我認識大中華地區不同地區的消費特性,就像市調速成班,幫助我更精準的適應對岸的客戶。身邊的同事,也有是公務員心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升職加薪靠的是時間待的久,不是能力提升了多少,在公司被歸類在至少對公司不離不棄而多少有點苦勞的一類人。親愛的同學,我相信你不會比這樣的人差。

  生在台灣長在台灣怎會沒有希望?對岸人民也沒有那麼可怕,世界各國,也不只有大陸這個市場。台灣有滋養創意的土壤,有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環境, 自媒體平台氾濫,新聞台、部落格、撲浪、臉書,大有讓自由發揮的空間。還有無國界的網路可漫遊,來自世界各地的訊息任取,出入120多個國家免簽的護照,遊走各國,這是無上的幸福呀,是培養天馬行空的溫床,是創意發揮的舞台,善用它,怎會沒希望?台灣雖是個小小的彈丸之地,經驗過的歷史留下痕跡,造就這片土地的文化豐富多彩,台灣人的軟實力,很有競爭力。不會沒希望的,除非,先入為主的不想有希望。

  這一代的大學生,想當然比起十年前的大學畢業生辛苦,世界的變化太快,小島上未必能給這一帶人足夠的舞台,可,也比起前人,有更大的舞台,早早就有機會的看台灣這片土地外的世界。很幸運的,也很不幸的,機會和挑戰都比以前多。面對更大的市場、更大的舞台,請記得,便宜不是你的競爭力,你的智慧、創意、熱情、彈性、自由和靈魂才是最大的價值,不要被22K綁架,抱怨政府的話說說就好,前進的腳步不要停,世界各地都歡迎積極努力有熱情的人。

 

來源:天下雜誌

網址: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04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博文國際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