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學子頻頻在國外的創意比賽中得獎,但得獎的多半是原有器物的改良,比較少概念上的突破。 

    前幾天,某學者去歐洲開會,恰巧與一位來台訪問要回歐洲去的學者同機,就談了這問題。對方思索了一下答道:「因為你們的教育強調不能犯錯。」 

  啊! 真是一針見血。

 

未命名    

  

不懂裝懂才是真的傻

 

    愛因斯坦曾說:「從來沒有犯過錯的人,是從來沒有嘗試過新東西的人。」

 

    我們的教育的確不允許孩子犯錯,不管年紀多小,有錯就要罰,所以學生都不敢輕舉妄動,我們心目中的好學生是乖乖聽話、老師怎麼說就怎麼做的孩子。

 

    甘地說:「不包含犯錯的自由,是不值得擁有的自由。」人只有在安全的環境裡,才敢把他心裡的話說出來。若是說出來會成為笑柄,孩子是絕對不開口的。難怪台灣學生上課即使有問題也不敢問,因為怕被別人嘲笑怎麼這麼笨。

 

    這是不對的,不懂裝懂才是傻。我們必須改變這種不良的學習環境,我們要告訴孩子,沒有什麼叫笨問題,開口問了,了不起做五分鐘的傻瓜,不問,做一輩子的傻瓜我們不該嘲笑誠實面對自己、不懂就問的同學。

 

給孩子一個安全、不被嘲笑的學習環境

 

    這種不允許孩子犯錯的求全心態,已經造成了社會上很多的悲劇,例如前一陣子,有學生掉到河裡,他的同學因怕挨罵而不敢出聲求救,錯失了救援的先機。其實,過錯是暫時的遺憾,但是錯過是永遠的遺憾。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是聖賢,也會有過,所以顏習齋才會說:「惡人之心無過,常人之心知過,賢人之心改過,聖人之心寡過。」他並沒有說聖人就「無過」,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不能犯錯」這個不健康、不合理的舊觀念,不但扼殺了我們孩子的創意,同時也犧牲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生活的樂趣。試想,整天在大人監視的眼光下討生活,隨時都要擺出最好的一面,以免挨罵,生活變成只求無過,不求有功的話,怎麼會有樂趣?又怎麼可能會有創新出來?小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被壓抑後,久而久之,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一旦失去了主動追求的熱忱,學習的效果也就消失殆盡了。

 

    被譏笑是很多人一生都忘不了的傷痛,相信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在週會時,被罰站司令台的經驗。我不了解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會發展成這個樣子,孔子不是說「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嗎?從經驗中得來的知識才是最持久的,為何剝奪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呢?

 

    其實,我們允許孩子犯錯,他對別人的錯才會容忍,這個社會才會和諧,人才會快樂。人生不滿百,又何苦天天找別人的碴,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呢?這位教授的話如同當頭棒喝,讓我看到目前教育的迷思。給孩子一個安全、不被嘲笑的學習環境,是刻不容緩的事了。要想台灣的孩子有創意,先解開這個緊箍咒吧!

 

文章摘自:未來family-摘自《自主學習,決定未來》/天下文化出版

 

想更了解【鄭博文國際教育】的課程,請上
官方網站:http://www.bornwin.com.tw/
官方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ie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博文國際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