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沒有「量變」,就不可能「質變」為理解力;閱讀沒有形成習慣,長大後就很難再親近書本。
國二那年,寄宿國文老師家,晚上當我沉浸在《聊齋誌異》時,老師搶過書,一個巴掌過來:「不看教科書,看什麼課外書?」我低著頭,耳朵辣紅、嗡嗡作響,直說:「下次不敢了……」。
但閱讀成癮後戒不掉,我一生受益於閱讀,那是隨時可汲取的養分。我有一個雙胞胎哥哥,他亦常自詡是閱讀的最大受益者。小學時,導師在教室後面擺上幾百本中華兒童叢書,全班比賽閱讀量,哥哥和我就這樣養成閱讀的習慣。哥哥高中聯考分數只考了我的一半,念最後一個專科志願,但他進入職場後仍然手不釋卷,靠閱讀自學,成為四家公司的老闆。他最常說:「我不害怕雇用後段生,因為我自己就是;但我害怕的是他們沒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
學生韋仲是另一個受益於閱讀的例子。現年三十歲的他,大學畢業後才決定從事餐飲業。在臺灣當了兩年學徒,他的師傅常說:「學我做,別問那麼多。」韋仲覺得需要突破,決定到澳洲闖一闖,剛到澳洲時,他的英文程度太爛,根本聽不懂同事對話,從最低階的打雜做起。外國同事動不動就罵他髒話,所以他一聽到髒話就以為有人叫他,馬上跑過去,久而久之,他的名字變成Mr. Fuxk;熬了好久後,同事才稱呼他Yellow Monkey,還是活在屈辱中。
快要放棄時,一位名滿雪梨的明星級主廚提醒他:「去閱讀吧,其實我能教你的,書本裡都有。」韋仲聽了進去,他開始以有限的薪資,大量購買烹飪原文書,發現許多臺灣師傅的不傳密技,其實都建立在基本的科學原理之上,而這些科學原理,書上都有。例如單純的苦味不讓人喜歡,但當它與適當的甜味或酸味結合時,會產生分子的化學變化,形成絕佳滋味。還要注意苦味會隨溫度下降而上升,甜味卻隨溫度下降而轉弱。
韋仲瞭解食材在烹飪過程的各種物理或化學變化後,不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利用這些原則,一下班就在廚房實驗各種食材的搭配,不到半年就成為受重用的二廚,雪梨報紙還特地報導他,說許多顧客每週光顧這家昂貴的餐廳,就是為了品嘗他不斷推陳出新的「創意甜點」。因為大量閱讀,他的英文能力變好了,薪水連跳三倍,倫敦和墨爾本的餐廳開始挖他跳槽,連以前瞧不起他的同事都改叫他Mr. Everything(萬事通)。
暑假與韋仲餐敘時,他不斷強調:「沒有閱讀就沒有現在的我。老師一定要想辦法培養學生終生閱讀的習慣。」
但是,目前阻礙臺灣人培養終生閱讀的習慣的最大障礙,竟然就是學校本身。因為臺灣的學校知道升學率是他們的續命仙丹,所以老師們不斷地安排考試、趕課本進度。課本都讀不完了,哪有時間讀課外書?
然而,閱讀沒有「量變」,就不可能「質變」為理解力;閱讀沒有形成習慣,長大後就很難再親近書本。其實教育部已廢掉國編本,會考與學測各科早就著重於不用死背的「閱讀理解」。真的願意以閱讀當教學主軸的老師,反而更能幫助學生在聯考勝出,例如訪英二週期間,和我同寢的彰化鹿鳴國中楊志朗老師。
楊志朗老師在教室後面堆滿自己捐贈的課外書,要求學生每天至少讀一個小時,回家後還要寫閱讀心得。他總是快速帶過課本,幾乎不排考試,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詢問學生的閱讀理解,寒暑假就讀經典小說,加強文言文,月考時也學會考,只考課外。結果他的班,有十六位同學考上第一志願(前一屆只有一位同學上彰化女中)。因為他推廣閱讀的教育理念,鹿鳴國中從十五班成長到今年的三十五班。
日前接到以前老同事的電話:「我今年帶國一,全班三十個,十個是外配的孩子,五個母親來自對岸,學生乖但學業差,我不想排那麼多考試打擊他們,我想把重點放在閱讀上。」
我回應她:「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PISA)研究早就證明,鬆綁與重視閱讀的芬蘭學校可以教出最強的國民。臺灣的國民教育已經鬆綁,但許多老師不敢自主,還要把自己和學生綁在同一條繩子上。」
「但我不敢這樣做,我怕月考考不好,怕同科反對。」老同事仍有畏懼。
掛上電話後,我想起韋仲的在校成績永遠是全班倒數,但如果每個低成就的學生都像韋仲一樣,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臺灣會不會有更多的Mr.Everything?
現在臺灣還有許多學生像我當年一樣,正挨著制度賞的耳光,真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小時候,必須對國文老師懦弱地說:「下次不敢了。」我們可不可以一起面對還死守老舊制度的老師說:「老師!放手讓我讀吧!」
想更了解【鄭博文國際教育】的課程,請上
官方網站:http://www.bornwin.com.tw/
官方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ie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