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0885_644035835701347_1394852903122316118_n  

 

祕密 1:自制力高,學習成就高

 

  自制力比智商更能準確預測學業成績。心理學中經典的「棉花糖實驗」,告訴孩子若能等待研究人員回來,先不吃桌上的棉花糖,就可以獲得額外的酬賞。十年後追蹤這群受試孩子的SAT(美國大學入學學力測驗)成績發現,在幼時能忍耐、等待較久的孩子,SAT成績較高。自制力是可以鍛鍊的,且到成人都還有可塑性。年幼的孩子,讓他們參與多重步驟的美術活動、角色扮演等需要遵守規則的遊戲,能獲得「控制自己行為」的成功經驗。對青少年或成人而言,有規律做任何需要用到自制力的任務,如用左手刷牙、規律運動等,都有助自制力。(來源:《兒腦開竅手冊》)

 

祕密 2:情緒好才學得好

 

  研究顯示,接受過情緒教育的孩子學習表現較佳。美國學術、社會與情緒能力學習合作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所做的大型研究發現,曾經修習「社會與情緒學習」課程的學生,在學習成就測驗表現上,比未修習的學生高出至少十個百分點。

美國影星歌蒂韓(Goldie Hawn)二??三年起在小學校園推動社會情緒學習的心智成長計畫,追蹤發現,參與該計畫的孩子閱讀成績提升、曠課率下降、注意力較集中。

要學習好情緒,最簡單的做法可以帶孩子一起從每天多次、每次三分鐘「正念呼吸練習」做起,深呼吸時排除旁騖,專注在自己的深度呼吸。(來源:《陪孩子靜心10分鐘》)

 

祕密 3:環境壓力影響學習

 

  美國小兒科醫生娜汀‧哈里斯(Nadine Burke Harris)針對自己診所內七百多名病人研究發現,兒時逆境或創傷經驗與學習成就表現緊密相關,兒時逆境經驗多的孩子,學習或行為問題較高。在另一項康乃爾大學的研究也發現,貧困家庭孩子在一項學習能力的實驗中,表現不如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是因為他們面對的環境壓力較大。從壓力生理學解釋,在壓力環境下成長,讓孩子難專心、坐不住、不容易擺脫失望情緒,都會直接影響他們在校學習表現。好消息是,這種適應與自我管控的能力可塑性高,若能改善弱勢孩童成長環境,就有助學習。(來源:《孩子如何成功》)

 

【祕密 4:打破刻板印象有助突破成績】

 

  研究發現,在應試前若被提醒某項和學習表現有關的刻板印象,表現會有很大不同。若被提醒的不巧是負面的刻板印象時,會損害應試表現,例如刻板印象中女性數理能力比男性弱,在考數學前,讓考生勾選性別,就已構成暗示。反之,正面的提示則可以促進表現。

心理學中有個和性別相關的實驗,在有關空間推理能力的測驗中,男性的答題速度和正確率都比女性高。在測驗前,若女性被提示性別,答對率僅有男性受測者的六成四;但是若受試女性被提示的資訊是「來自明星學校」,則答對率提升為男性的八成六,性別差距縮小為原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家長不妨挑一種有助孩子正向學習的刻板印象,例如,「雙子座語言能力強、處女座很細心」等,適時從旁提醒他們,有助於激發學習表現。(來源:《兒腦開竅手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博文國際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